塔吊租赁信息
两幅长122米、单体重13300吨的桥体在70多分钟内实现了75度转身,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软土地基施工的转体桥,也是本市首座转体桥。据了解,国内外也有转体施工的先例,但一般为单幅桥,且大部分有斜拉索。转体时为单幅转动,施工时有斜拉索可以控制悬臂两端角度。而跨津山铁路桥左右两幅梁转体到位后的平面间距仅为2米,在旋转就位时,任何一幅梁超转达到一定角度都可能导致两幅梁在梁端发生碰撞。因此,保持左右两幅梁的同步转动是本桥转体施工的重要环节。同时,无论是在转体过程中,还是在梁体线形的调整中,精确控制悬臂段的标高和转体体系的质量平衡,提高体系的抗倾覆稳定能力,就成为保证施工质量、顺利完成边跨合拢段施工的重要环节。
此外,项目主管马鹏举表示,由于有过硬的技术保障,这次转体他们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成功完成,但是接下来的工作却异常艰难。封闭两侧桥墩下的球铰,以“补足”转体后两侧留下的空隙,就是其中一大难点。球铰直径3.8米,是转体系统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由于温度直接影响应力变化,低温与高温会导致球铰有两厘米的误差,因而一定要保证适合的温度以将球铰调整到适合的位置,方能固定。
千余工人 加班奋战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与转体那天相比,许多大型的施工设备已经进驻转体施工部位。一千多名建筑工人加班加点奋战在工地上,两台架桥机、两座塔吊、十五六台吊车等三十多台大型机械设备齐声轰鸣。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细化每一道工序,并打破常规施工安排,根据工期要求多个界面“平行作业”,例如主桥与引桥的建设几乎是在同步进行。目前引桥的建设已经完成了70%,220片预置梁的安装将确保转体后留下的“缺口”被完美地填补。至少有六名工程师常驻现场,随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有一趟列车从桥下通过,“不影响运行中的津山铁路”也是建设过程中时刻要克服的困难。在现场可以看到,为转体搭建的临时墩紧邻铁路护栏,在吊装过程中为防止钢管柱向铁路一侧倾斜而在钢管柱顶部及底部设置的风缆绳,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调整“姿态”后的桥体进行两次封盘施工。将钢条与预埋于基础和实体块中的钢筋焊接,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封住上盘。在与上部墩身的接口预埋压浆浇筑钢管,待封盘混凝土凝固后,用灌浆法填补因混凝土收缩留下的空隙,保证墩身与上下盘间混凝土的整体性。
|